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聖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習總書記將高校教師稱為傳道者,要求傳道必須首先明道、信道,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立德樹人。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教師的神聖使命主要是明道、信道、傳道。
明道,就是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事物存在發展的普遍規律與本質特性。要明確認識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任務、性質與作用。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肩負著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重大使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極為重要。要明確認識高校教師所擔負的職責與使命。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廣大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熱心指導者,肩負著立德樹人的神聖使命。要明確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與必然性。堅持在實踐中認識真理,發展真理,努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探求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深刻認識事物的本質與規律、人的存在及其意義,既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廣闊的學術視野、深切的人文關切,又明求真之道、求善之道、求美之道。要明確認識人類社會的基本美德。明德方可立道,明德方可育人,明德方可培養德才兼備的卓越人才。立德樹人首先要求高校教師“明德”,明古今中外之德,特別是明中華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道德,進而明確認識有利於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各種人類美德。
信道,就是要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要真誠信仰馬克思主義。習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廣大高校教師應當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要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共產黨宣言》宣稱:“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的意義上,指明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我們要堅信馬克思主義基础原理的科學性、真理性和正義性,堅定理想,不懈奮斗。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類文明進步之路,人民美好生活之路﹔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具有時代性、科學性、正義性的理論,是指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要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情趣高雅、知識豐富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師首先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理解是非善惡美丑,堅持在各種行為中自覺維護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傳道,就是要努力傳播先進思想文化、科學文化知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教師所傳授的是以仁義之道為核心的聖王之道。隨著歷史的發展,教師所傳之道的內容日漸豐富,傳道的形式也日趨多樣化,但對人間大道的堅守與傳播卻始終未變。習總書記要求高校教師要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為此,高校教師應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情、黨情、國情,在古今中外的比較中了解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獨特個性、中華民族發展的獨特命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引導學生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培養學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在教育過程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將“立德”置於教學活動的核心地位,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ENGLISH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20]5494-1075號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258號京ICP証000006號京公網安備0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