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管控:机制驱动紧盯复盘
日期:2023-12-08 17:08:06   来源:云开官网ios版

  激活管理的第三步是执行管控。企业基于战略聚焦,形成目标一致性、策略一致性的经营规划,进而完成了架构人才的匹配。紧接着,我们还需要确保团队把企业的整个增长规划落实到行动当中,形成行动的一致性。为此,我们还需要对团队进行执行管控。

  执行管控包括两个动作:一是机制驱动,让团队有足够的动力、压力去改变行为;二是检查落地,养成团队高效执行的习惯,进而持续复盘优化。

  “机制动,人就动;机制不动,一动不动”。所以,在管理上,企业首先要进行机制设计,让小组成员知道“干得好”,有明确的好处,使他们拥有足够的动力改变行为;“干得不好”,也有坏处,让团队有压力来改变行为。

  那么,机制驱动主要是讲两个事情,就是怎么通过机制的驱动设计,让团队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来把企业的增长目标、增长策略落地执行下去,所以机制设计需要“上接战略、下接绩效”,让团队与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

  以前文中提到的农牧企业为例,了解企业应当怎么样做机制设计,承接战略“成为教保料第一”、实现经营增长“利润”目标,有动力和压力来加速团队执行。

  首先,实现利润增长和战略性管理目标教保料销量占比,我们已通过目标聚焦形成了重点部门的协同目标,并落实为关键岗位的KPI。所以,该企业的关键岗位人员,每月工资当中有30%的比例作为绩效工资,要与KPI达成率进行挂钩。他们每月的绩效工资乘以KPI的得分,绩效指标达成好的能够获得100分、120分、甚至150分,绩效指标未完成的会变成80分、60分、甚至0分。他们每月“干得好”和“干得不好”,直接影响到他们每月的绩效工资结果,以对应的动力和压力来促使关键岗位每月关注关键指标的达成进度。

  同时,直接影响教保料销售占比,实现核心产品销量提升的人员,是企业的一线销售。我们应该销售人员着重关注企业核心产品的销售达成,推动教保料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而销售人员主要激励在于奖金提成。所以,销售人员不能只是通过绩效工资的浮动来做机制设计,绩效工资对于销售人员加大教保料销售的激励性不足,要在奖金提成上做设计。

  因此我们对销售人员进行了核心产品提成的调整,将教保料的提成比例提高为一般产品提成的两倍,这样就能使销售人员的销售带有明确导向性,让销售团队优先进行核心产品的销售推动,形成与公司产品战略的一致性。

  机制驱动仅仅针对销售人员是不够的。围绕利润增长的经营目标,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协同部门去关注我们的降本规划,如采购、制造、人效等,都要员工去关注降本目标的达成。于是我们针对采购制造专项降本,设置了掘金奖,采购部员工通过降低采购成本,使得产品利润提升,达到一定的利润贡献指标,将获得掘金奖。

  同时,为了让所有中高层都关注利润目标的达成,我们还对中高层团队设置了增量分红经营奖金,在全年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达到合理目标,超过保底目标的利润部分,也就是增量利润的部分,企业计提百分之几给到中高管;如果达到挑战目标,挑战利润超过合理目标的增量利润,那么超出部分企业会计提一个更大的比例出来,给整个中高管团队设置挑战性增量分红奖金包。

  将增量分红的机制设计出来,中高管团队就不用再纠结于保底目标上与企业讨价还价,而是更关注如何达成合理甚至挑战目标,来实现整个企业利润增长和管理团队的分红、奖金、绩效共赢。

  当然,“干得好”,鲜花、掌声和物质奖金全部跟上;“干得不好”,也要有压力,促使团队改变。所以我们除了给予员工动力,还设置了绩效电网规则给员工压力。我们完善了“绩效电网”:连续两个月KPI达成率低于60分的员工,我们要进行电网警告;连续三个月KPI达成率低于60分的员工,我们要调岗降薪。通过“绩效电网”,让员工也有足够的压力,一起实现企业的核心目标、核心策略,快速推动关键指标的达成。

  在检查落地的过程中,要确保团队真正紧盯增长目标、增长战役,落实为团队的行动,养成高效执行的习惯,所以一要“盯”数据;二要“盯”执行。“盯”数据就是盯目标达成进度,盯数据分析;“盯”执行就是对团队的执行情况做每月、每周甚至每日检查,死磕复盘。

  在过往的企业辅导过程中,我们得知许多企业不是经营增长规划有问题,而是团队的落地执行没做好,嘴里说着重要的事情,但手里干着日常紧急的事情,年初计划做的十件事,到年底一看五件没干,导致企业的增长成果出不来。

  所以企业既要设计驱动机制,让团队有动力、有压力去执行,也要抓每月、每周、每日的检查落地,一只眼睛“盯”数据,一只眼睛“盯”执行。

  在“盯”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企业策略到底做了没有,做了之后有效的,我们要把它总结和固化下来;做了之后效果不理想的,要通过会议进行复盘,并快速讨论出修正方案。

  许多企业并非没有增长策略,而是在执行力度上严重缺失,这是导致企业增长成果无法落地的关键。

  比如有一家公司,我们去做经营增长落地辅导时,就发现这家企业在执行当中,检查落地存在着严重缺失的问题。这家企业有两个联席总裁,他们共同管理这家企业。在我询问他们,到目前这个月为止,企业的目标达成率是多少,全年的目标进度完成怎么样时,两个总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回答不出来。两位联席总裁都回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说明整个团队、整个组织,都没有关注企业的目标达成进度。于是我告诉两位总裁,不能当“甩手掌柜”,至少要每个月“盯”一次数据,且必须“盯”重点策略的执行。两位总裁回答道:“好的老师,按你的要求,我们把数据和执行盯起来。”结果召开经营分析会时,我发现他们的经营分析会议变成了“扯皮会”。

  我们要求会议按照“先一线、后二线”的原则,逐个部门进行业绩汇报。首先是销售部门先汇报。可销售一汇报完,老板就开始坐不住了。因为这两个月的业绩下滑很严重。老板马上询问:“为什么这两个月的业绩这么差?”销售回答说:“不能怪我。怪谁?怪生产部门。因为生产部门出了严重的质量上的问题,大客户暂停进货,大客户都暂停进货,我的业绩怎会是完成得好呢?”于是老板就开始责怪生产部门:“生产部怎么回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质量纰漏?”生产部回道:“这怎么能怪我呢?怪采购部门,他们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原材料不行,我怎么能生产出好产品呢?”

  紧接着老板将矛头转向采购部门。采购部门也开始推诿道:“这怎么能怪我呢?怪财务!因为财务资金给付不到位,长期合作的供货商不肯发货,所以临时找了一家供货商,于是就出现了质量上的问题。”老板叹了口气:“财务,怎么回事?”财务也很委屈,说道:“这怎么能怪我呢?应该怪销售啊,货没卖出去,款没结回来,我又变不出钱来。”……

  所有部门转着圈地“扯皮”,互相推诿,没有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许多企业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开会讨论没有执行的决议,决议也没有人去检查有没有结果,按照这种执行管控模式,即使企业的目标策略制定得再科学,也不会有落地的成效。

  因此企业一定要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果。就是会议中发现严重影响目标达成,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都必须形成落地的执行决议,以推进执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