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暴瘦 40 斤明明找到了病因主任却说:等一下!
日期:2024-07-03 08:42:16   来源:可信计算

  相比得这个怪病之前,身高 178 cm 的他体重掉了 40 斤,仅剩 58.5kg。辗转消化科、眼科 6 年依旧病魔缠身,张鹏终于坐到了闫伟面前。

  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张鹏其实精神不错,只是低头时偶有头晕头痛。最显著的症状,就是 1 年来除了左眼视力下降,右腿还变得不灵便。

  左眼、右腿。闫伟心中萌生了一个怀疑,于是立刻给张鹏开出了激素和 MRI 检查。

  返回的头颅 MRI 片子正中央,原本只该有一粒花生米大小的垂体窝,赫然塞着一个网球大的瘤子。

  脑垂体,是人体最复杂的内分泌腺,调节大量激素轴和周围内分泌器官,是激素分泌中枢,也是激素储存中继站。

  在颅内,垂体有一个专属空间——垂体窝,位于颅中窝中部蝶骨体内的一个凹陷处,为它提供一个保护和固定的空间。窝的前方略微隆起的部位是鞍结节,而后方则是一对向后倾斜的薄骨片,称为鞍背。垂体窝的底部是鞍底,其下方是与鼻腔相通的蝶窦。垂体窝的两侧是海绵窦,里面密集得分布着血管神经,上方是视神经。

  在这样狭窄的空间里,肿瘤突破鞍隔长到直径 1~3cm 就是大腺瘤;直径在 3cm 以上、向鞍旁和视丘下部伸展就是巨大腺瘤。

  这颗肿瘤,最大直径达到 66mm,约一颗网球大小,鞍内生长并侵犯蝶窦及海绵窦,并侵袭进入颅内,向上压迫基底节。

  「这部位的肿瘤真的很少这么长。」闫伟不禁感慨,「这么大就很少见,它还只往左侧长。如果按照更常见的正中生长的话,他可能早就完全失明,也不会这么晚才来了。」

  这颗巨大瘤子向上突破鞍膈并向左后方生长,在这里压迫了左侧视神经——导致患者左眼视物不清。而因为罕见的偏侧生长,肿瘤跨过视神经后,还进一步往上长到了影响肢体活动的区域。

  但更为棘手的是,除了视神经,瘤体四面八方也全是高压线——包绕着左侧颈内动脉,与左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关系紧密。

  经查体,患者否认四肢变大、脸变圆变红、面容改变。右下肢肌力 5-,余肢体活动良好。左眼视力减弱,右眼视力粗侧可。双眼颞向偏盲,双侧瞳孔直径约 3.5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活动正常,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门诊辅助检验检查提示: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低下,甲状腺轴功能亢进,生长激素轴、性腺轴无殊。

  根据垂体 MRI 和激素检查结果,诊断考虑 TSH 垂体腺瘤伴肾上腺轴功能低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在垂体疾病 MDT 团队的机制下,本在神经外科就诊的张鹏,先住进了内分泌科病房。

  内分泌科曾文衡副主任医师加强完善了善宁抑制试验。结果发现,TSH 抑制率>60%,这进一步支持了 TSH 垂体腺瘤诊断。

  所以,这不仅是一个巨大垂体腺瘤,而且十分罕见。TSH 垂体腺瘤于 1960 年第一次被报道,每年发病约 1/百万人,占垂体腺瘤的 0.5~3.0%,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较少[1]。

  TSH 垂体腺瘤多数隐匿起病,慢性病程。临床表现最重要的包含 3 个方面。[2,3]

  首先,TSH 分泌过多会引发甲状腺毒症及甲状腺肿大的相关临床表现,包括心悸、多汗、大便次数增加、体重下降、易激惹、失眠及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并伴有结节等。

  另外,TSH 腺瘤可以同时分泌其他垂体前叶激素,于是常见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发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也有合并泌乳素分泌过多引发闭经泌乳综合征的。

  第三,就是当瘤体慢慢的变大,就会压迫、浸润垂体及其周围组织,引发垂体功能低下及相关占位效应,部分患者可有垂体卒中。

  而由于肿瘤偏一侧生长,对视神经压迫并不直接,视力损害进展不明显,这颗瘤子才得以在张鹏的脑子里慢慢生长,甚至颅内占位效应(视物模糊)都已经持续 6 年之后,才到神经外科就诊。

  当肿瘤尚小(10mm)时,该型肿瘤全切率其实还是很高的。但当存在肿瘤瘤体过大,或是纤维化明显、质地坚韧,及出现侵袭性生长时,手术切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当然,无论最终是否全切,现在的瘤体大小都不利于手术。于是,内分泌科团队先与张鹏充分沟通进行药物医治,争取缩小肿瘤体积,改善垂体功能。

  在张鹏先期进行内分泌治疗的 2 个月里,闫伟带领团队与放射科蒋飚主任医师一道,进一步明确肿瘤性质,梳理了肿瘤与周围关键结构的关系,为他论证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从既往数据分析来看,这类罕见肿瘤进袭性的就占 60%,因此全切除率低,只有 30~56%。但不完全切除术后疾病很容易发生进展——48 个月,发生进展的高达 53%。

  而张鹏的肿瘤无论从大小还是质地,还是包绕左侧颈内动脉,突破鞍膈向上偏侧侵袭生长的复杂毗邻情况,无论是开颅显微手术,还是经鼻内镜手术,显然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联合经鼻、开颅两种手术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切除肿瘤。

  同时,因为联合入路预计手术时间较长,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风险较高,闫伟最终决定,采取分期手术。

  第一期,先行经鼻蝶内镜下切除鞍内肿瘤。取双鼻孔入路,在内镜下层层深入、充分暴露蝶窦前壁,磨钻出约 3*2cm 骨窗。此时颈内动脉仅在咫尺,于是闫伟在导航+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定位血管位置,再磨除蝶窦内分隔、去除鞍底骨质及双侧视神经入颅口骨质,切开硬脑膜。

  此时,这颗肿瘤终于暴露在内镜视野里:质地韧,血供较丰富,颜色呈暗红色,鞍内肿瘤直视下逐步切除,侵入颅内的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及血管粘连紧密,全切风险很大,暂予保留。在肿瘤鞍内部分基本切除、填塞止血、鞍底重建、人工硬脑膜修补、重建颅底、填塞鼻腔,患者出血不多,手术顺利完成。

  通常为了患者恢复得更好,二期手术一般安排在一个月之后。但分期手术最常见的,就是残余肿瘤出血风险,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脑疝危及到生命[4]。于是,术后医生们严密观察着张鹏的生命体征。

  术后第一天他并无不适,之后却慢慢的出现头痛,还逐渐加重。于是,闫伟为他复查头颅 CT,果然发现鞍上部分占位增大。

  这就是残端出血的信号,甚至有可能正在进展。于是闫伟和团队重视,当再次 CT 检查发现占位进一步增大时,闫伟果断决定,二期手术提前进行。

  相隔四天,第二期的开颅手术进行。打开手术视野后,只见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大脑中动脉、动眼神经、展神经粘连紧密,还有陈旧性的血肿。闫伟首先进行瘤内减压,一点点小心分离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及神经粘连,再分块切除肿瘤。

  最终,最终鞍上肿瘤顺利全切,海绵窦内肿瘤因与血管神经关系紧密,予次全切。

  术后复查,张鹏除了出现左侧动眼神经部分性麻痹(予甲钴胺治疗),其余一切情况均平稳向好。

  [5]。如伴生长激素和/或催乳素共分泌,生长激素和/或催乳素不正常,即达到缓解标准,仍没有治好。完全缓解后又出现临床表现、激素水平升高和/或影像发现肿瘤增大,则认为肿瘤复发。

  坐到了一起,分析该类型垂体瘤对放疗的敏感性,放疗方案及放疗过程如何保护正常垂体、下丘脑功能,确定了放疗方案。术后 6 个月,张鹏再次来到神外复查。MRI 显示肿瘤无明显残留或复发,各项垂体激素正常范围,左眼视力好转,视野同前,右下肢肌力正常,左侧动眼神经功能已恢复。TSH 及 FT4 复查显示,张鹏的内分泌情况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接诊到现在 9 个月,这才算是真的治好了他。」「对于复杂的垂体瘤,如何在保护垂体功能的前提下,安全的全切肿瘤,达到内分泌缓解,而不单单是影像学全切,一直都是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闫伟强调。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内镜下经鼻微创手术方式也得到了广泛推广。但垂体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单纯切除肿瘤并不是治疗的全部目的,垂体功能的保护和靶器官疾病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救治目标,同时也是临床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