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当前一个热词,成为全国各地锚定的发展使命。逐“光”而行、创“新”求兴。一座“百年工商名城”如何向“新能源之都”加速蝶变?系列调研报道《高水平发展调研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常州,探寻这里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辆整车,涉及链条长、覆盖面广,无论是整车还是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在常州,都能找到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先企业。
来到中创新航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这里浓浓科技风扑面而来。无人化智造车间里,中控大屏实时发布着数据指令,传送带、机械手臂、检测器等相互配合,很快就完成从一颗电芯,到电池模块,再到电池组的制造全过程。一路看来无处不透出“技术创新”的内核。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静瑜:“要跟时间赛跑,怎么样让技术创新远去向前,思考我们怎么样服务到市场,真正让市场更健康,为能源安全做贡献。近几年我们都有全球独创的技术和产品出来,就是我们的OS电芯,用极简的结构onestop一次成型,这个技术是全球独创的,我们在今年也会大批量推向市场。”
目前,常州已汇聚34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居全国首位。然而,打造“新能源之都”,人才、创新、资本等要素缺一不可。
在常州市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来自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他们的第一节新能源汽车实操课。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于柏说:“ 我们大家可以更好地把书本上的图片跟车辆结合起来,比如车辆电机的连接方式,比如车控系统的连接,也可以为我以后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打入更好的基础。”
今年3月,常州市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成立,通过政校企三方共建方式,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能源电子等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力争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开放型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样板。
基地中心实训基地任课教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副教授吴叶军介绍:“我们培训的目标肯定是往机器人自动焊接方向发展。后期我们也可以和新能源公司进行一个订单班的培养,我们大家可以给他们量身培训一些学生,这样的话,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就可以非常快地适应岗位的工作。”
今年一季度,常州科教城还携手理想汽车、集萃复合材料研究院、常州工学院等新能源产业链重点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集中签约了8个新能源产教融合重点项目,围绕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输送、新能源汽车等方向,在高校增设新能源类专业、开发新能源类实训课程,不断的提高新能源专业关键办学能力,增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让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就必须实现打通“高校书架”到“市场货架”的关键一步。目前科教城总计与5800多家企业组织横向合作,带动产值近千亿元。此外,常州科教城还设立了新能源产业专项基金,用于新能源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新能源产业项目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探讨研究等相关领域。
常州科教城经济发展处副处长王响:“基金规模为5亿元,我们会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专注于新能源项目的发掘,我们还会要求每年不低于10个的优质科技项目,围绕新能源的科技项目入驻科教城。”
创新动能强劲涌动,创新维度持续拓展。在常州,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再到集群发展的蓬勃之势,通过产业链的创新、升级、重构,现已崛起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