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大而全”数据的价值探索
日期:2024-07-19 07:41:00   来源:新闻动态

  本文为本期封面主题文章的第七篇,将目光聚焦在拥有海量数据资产的电信运营商,解析其在数据价值探索中的实践

  编者按:作为网络的基础铺设者和运营者,电信运营商时刻承载着数以亿计的用户、企业的流量,数据体量称得上“大而全”,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也绝不容小觑。虽然在整个大数据的产业版图中,似乎较少听到运营商的声音,但解析运营商的数据探索,无疑能够让我们在一定意义上看到数据的“全貌”。然而在这样的全貌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运营商对于数据挖掘的不充分、数据能力输出场景的不够到位,“全”数据与价值挖掘、输出赋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数据是运营商的立身之本。由于用户的网络行为依赖于运营商,因此,运营商数据具有类型丰富、准确度高等特征。

  以中国联通为例,它有五大数据来源,并对不同来源的数据来进行了价值密度、可信度的评级,包括IT生产系统的数据、业务平台、通信网络、互联网数据、外部合作伙伴数据。

  其中应用在运营商大数据产品中最多的数据为通信网络数据。该数据属于运营商的内部独家数据,以全国用户为样本整合。其包括身份、上网、位置、社交、支出、通信、终端、时序八大类型,数据实时性强,准确性高。

  运营商可通过通话关系网得到通话社交关系数据和通话时序数据。通话社交关系数据按照每个用户通话的社交圈、时间规律,掌握用户的社交行为、特征,了解用户的社交关系链。通话时序数据提供用户通话的“频次、时序、时长、对端”等重要数据,可用于了解用户的性格、身份特质、作息规律等。

  通过定期基站切换、周期性位置上报,运营商可以对用户全面的位置数据直接进行获取,不依赖用户是否登录使用某一手机应用,是较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定位最大的优势。另外,具备实时的流处理分钟级的用户位置数据,可用于各类实时位置服务应用。

  用户手机上网的所有行为数据,经过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分组检测)技术内容解析,能够得到用户的具体行为数据,如中国移动能轻松实现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识别9000个。除此之外,还拥有用户搜索行为数据。可通过用户的搜索行为来了解其近期需求。

  通过对用户终端信息的掌握了解终端市场,从终端信息更进一步了解、分析用户,也可了解用户的换机轨迹。实名制的推广则提升了运营商的身份数据质量,掌握用户关于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运营商承载着全国各类型用户的网络需求,为了提供良好、稳定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必须建设业务支撑系统,及时来更新数据技术体系,因此较早就开始探索数据仓库等技术,在新兴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框架提出后也较早进行了应用和适配。

  BOSS系统的建设能够说是运营商积累内部大数据处理能力的直接推动器。BOSS系统是运营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的简称,它包含客户管理(CBOSS)、产品管理(PBOSS)、资源管理、客户服务、渠道管理、计费、账务、结算、合作伙伴管理等多方面的功能。它对各种业务功能进行集中、统一的规划和整合,是一体化、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支撑系统。

  运营商的BOSS系统一般又可大致分为两级,分别对全国和省级业务提供支撑:一级业务支撑系统(集团),具有管理、实体和枢纽功能,为有限公司做全网业务管理和业务运营提供支撑和保障,实现全网信息的交换和管理;二级业务支撑系统(省级),具有管理和实体功能,为省公司进行省内业务管理和业务运营提供支撑和保障。

  在推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运营商一直在优化技术能力。如中国移动从2001年开始规划数据仓库,主要汇集的数据是结构化数据,2010年对云计算方面的新技术进行研究部署,并在Hadoop的架构上尝试了新的低成本集群技术。

  以浙江移动为例,浙江移动经过两期的大数据建设,在2017年已逐渐搭建起Hadoop、MPP、流处理和内存数据库等平台,集群规模已达1400多台服务器,日均处理离线 多TB、实时数据千亿条,融合了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运营支撑系统)、BOSS(business support system,业务支撑系统)、MSS(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 管理支撑系统)3域内部数据+互联网外采多维数据,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有力的PaaS能力支撑。

  这些基于自身运营需求而逐渐完备的技术框架,整合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业务数据,为运营商后期的数据能力输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挖掘数据用于内部业务优化、管理的同时,运营商也慢慢地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并搭建了对外商业输出的体系,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不一样的行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成立了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联通全网大数据业务商业运营的统一出口和合资合作平台。联通大数据将跨产业数据融合能力、数据挖掘治理能力、数据平台建设能力、数据运营服务能力、应用交付能力、行业解决方案能力进行输出,面向政府及企业客户,提供专业的数据智能服务。

  2012年开始,联通便开始了覆盖移固网全国业务的数据集中整合,在2014年成功搭建了大数据平台,挖掘并分析了全国移动互联网日志数据,成功接入了cBSS业务数据。2015年联通成功发布了第一个产品“沃指数”,开始做对外合作的试水,2016年对外系统更完善,形成六大运营产品,最终在2017年成立了大数据公司,进行市场化,公司化运营。

  联通大数据在31省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立了基础、标准产品、平台级行业解决方案共3层八大运营产品,发展金融、保险、政务、互联网等多行业的700多个合作伙伴。

  基础产品部分,联通大数据构建了标签体系,将用户用标签划分来管理,更能支持定制化标签,在数据采用和计算时如虎添翼。联通开设了UBD能力开放平台,面对企业定制操作平台,以多租户安全隔离方式实现数据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利用平台+数据+应用的多种组合形式向客户共享数据资源与基础设施资源。

  标准产品中,联通大数据从一开始的数盾风控、沃指数、数字营销、智慧足迹4个产品添加了数言舆情、数睿广告两个产品,并将沃指数改名为数赢洞察,完善了标准产品的覆盖范围。

  数盾风控利用中国联通大数据能力,为金融、保险、汽车等行业提供信息核实风险评估等服务,减少各行业客户的业务开展风险,未来扩展提供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数赢洞察利用强大的话单数据处理能力,多方面反映行业指数,全方位洞察市场,帮助客户把握市场机会,实现经营目标;

  数字营销依托中国联通的海量数据及大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智能匹配量为各行业和各客户优化投放策略和渠道,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提供精准的广告和产品的投放及触达手段,达到减少营销成本、提高营销率的效果;

  智慧足迹提供“以人为本”的群置数据应用,为政府和公司可以提供包括人流量、人流密度、职住空间分布、人口时空分布在内的位置大数据解决方案。

  政务大数据接入核心政务类数据及优质企业类数据,打造数据共享、数据产品交易、创客及公众创业的大数据开放和交易平台;

  旅游大数据对游客客源、游客行为、旅行轨迹等全面洞察分析,打造旅游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为旅游管理和营销提供决策支持;

  交通大数据基于手机位置信令,融合多源数据,为交通规划部门提供分析决策及可视化服务,应用于交通规划和治理,致力于提高交通通行能力。

  中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移动旗下打造移动大数据产品及服务的机构,关注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数据应用等,面向包括政府、金融、交通、零售等多个行业,依托于PaaS、SaaS及API的基础能力,提供民生感知类、征信风控类、精准营销类、舆情及竞争分析类及能力开放类的13个产品。

  在省公司层面,中国移动旗下各省分公司亦有对大数据业务的布局。如“神灯大数据”是浙江移动于2017年发布的大数据品牌,基于浙江移动的海量数据和客户画像、位置轨迹等优势分析能力,在严格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面向社会提供城市洞察、客流安全、全域旅游、交通规划、反通信欺诈等多种产品。

  电信运营商利用其数据来源广、时效性强、可信度高、数据挖掘深的特点,将其数据处理能力作用在营销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他们构建了以标签体系以及以用户监测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同时利用智慧信息服务模式与互联网广告服务模式两大触达方式实现“数据+渠道”的全流程服务模式。即以数据能力+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渠道基础,面向合作伙伴提供覆盖实时或非实时的营销服务触达能力。

  例如,联通大数据构建了一套涵盖用户基础信息、用户行为分析、深度匹配行业需求的用户画像体系,可对用户进行全方位360度的描述和了解,触发执行批量营销计划。同时还能支持公司进行存量用户的提升及潜在客户的拓展营销。

  联通大数据划分了基础标签、行业标签、自定义标签、模型训练标签4个类型,对用户进行划分管理。通过这一些划分的标签,广告主可以迅速圈定营销群体并且对其进行营销。并且通过联通大数据内置的数据能力开放平台,广告主能自由的设定标签,为营销活动寻找最契合的目标人群。

  同时,运营商构建了一套涵盖用户基本属性、用户实时场景行为的用户画像体系,实时针对用户进行行为场景洞察,当触发营销规则时进行营销。这种实时监测的方法与标签体系互为补充,在静态、动态数据上综合分析,使得营销活动中的目标消费者抓取更为准确。

  在触达层面,短信是运营商专属的富有特点的触达方式。如联通与上亿用户有着天然的连接渠道,这种连接渠道精准、触达率高。运营商也接入了大量的别的媒体资源,如中国联通的数睿广告产品接入了腾讯广点通、优酷视频等的媒体资源,搭建了SSP体系。

  虽然电信运营商呈现出了数据“大而全”的面貌,技术实力似也不可以小看,但从其财务数据分析来看,相关业务并不突出。

  中国联通公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2905亿元,同比持平,其中服务收入达到2644亿元,同比增长0.3%。产业互联网收入成为重要的增长点,年度收入达到328.6亿元,同比增42.8%。而产业互联网中,来自IDC(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为162.1亿元,贡献接近一半;来自大数据的收入为12.3亿元,占比仍然较小。

  之所以如此,作者觉得,首先,电信运营商虽然数据体量较大,但其组织架构决定了集团层面和省公司层面对于数据各有诉求和权限,整合形成一体对外的数据服务平台并不容易;

  其次,运营商数据与用户隐私息息相关,在数据保护趋于收紧的态势下,如何把握数据保护与数据使用的边界,这一平衡过程是极大的考验;

  第三,大数据进入到实质的落地阶段,考量对于细分场景的理解能力,绝非仅有数据就能实现变现,以营销为例,运营商虽能基于数据形成用户标签体系,但如何将这一标签贴紧不一样广告主的需求、如何与各类媒体平台做衔接,都需要细致的研究和开发,否则大数据依然只能留在“仓库”中。

  随着产业互联网、5G等的演进,作为底层技术设施提供者的电信运营商,在大数据价值挖掘方面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其落地效果如何,让我们继续观察。